李相轩,30岁,职业经理人、商业心理研究者。长期为国内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划策,致力于挖掘经济现象之下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 李相轩是个喜欢“跨界”的人。他小时候看古诗词,上中学时参加作文比赛,拿了全国二等奖。上大学读商业管理学,研究数字和经济的关系。进入商圈多年,他喜欢画插画、搞摄影、写剧本,本职则是为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常年空中旅行,他在飞机上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同时,他在机舱里也天马行空地思考了许多中国经济和商业的热门问题。 坐头等舱的学问 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喜欢坐经济舱,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的答案是:“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坐飞机只坐头等舱,理由是“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这让很多人迷惑,成功人士的思维逻辑似乎如此矛盾,麦肯锡倡导机遇战略,盖茨倡导节俭战略,究竟该听谁的? 李相轩的解读则从商业心理入手。他说,是不同的心理定位导致的不同商业选择。“麦肯锡渴望的是客户,最终目标是合作与扩大业绩。他需要接触高端人群,涉及客户的质量、审美、认知、品位。”因此,头等舱首先就像一个筛子,把“不合格”的客户筛了出去。同时,头等舱又形成了一个满足特定客户群沟通语境的平台。“对潜在的目标客户而言,一个和你并排坐头等舱的人,多少有种身份的对等,而能选择头等舱的人,至少度过了捉襟见肘的创业前期,不需要对成本斤斤计较。另一个心理暗示是:这家公司相对稳定与安全,至少出行成本已不在日常成本控制范畴。”李相轩说。 而盖茨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的老大。“对一个在鼎盛期的企业而言,根本不需要主动出击去寻找客户。所以在舱位选择上,盖茨所考虑的第一是成本和价值,价格最低者优先选择;其次,盖茨坐经济舱还有一层文化内涵:主动、刻意地与大众拉近距离,形成亲切友好的品牌感觉。”李相轩认为,鼎盛期的品牌最重要的已不是建立品牌忠诚度和知名度,而是建立亲切感和价值观。 李相轩说,三流企业比的是价格与实惠,二流企业比的是技术与模式,一流企业比的则是感觉与认知,其背后是消费者心理和社会心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的商业选择,无论是营销模式还是品牌推广,都是如此。 |
"诗颂中华凤鸣盛京"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盛京分会场晚会,今晚10时
元夜再迎锦绣天。元宵佳节,在棋盘山盛京灯会,在北市场皇寺庙会
12月22日,重庆南岸区峡口110千伏变电站内,技术人员展示两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