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弥漫,蒸汽扑面,气味难闻,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于淑娟长期致力于冶金领域节能减排和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现在,她的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工业应用并获奖,获得各级奖励31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2项。先后获得授权专利25项,其中18项为发明专利,两项发明专利分别于2014、2015年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发明专利在国际、国内发明展上获奖。 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她被工人们称为发明家,近日,鞍钢技术中心一级研究员于淑娟荣获辽宁好人荣誉称号。 于淑娟出生于1965年4月,是教授级高工,现任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一级研究员,环境与资源所鞍钢含铁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团队的项目组长。 于淑娟的研究领域涉及产生废弃物的各个工序,有烟尘弥漫的除尘器部位,蒸汽扑面的热渣处理系统,还有气味难闻的污泥池边。她经常到这样的近百个取样点工作,现场环境差、危险性高,但她毫不在意,经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 在研究鞍钢重大科研项目“含铁尘泥处理技术”中,于淑娟团队独创出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新工艺,这样新工艺既排除了现代大型高炉新杀手——锌的危害,又实现了利用钢铁生产在线工艺设备及冶金生产余热综合利用含铁尘泥的短流程、小循环和低能耗,减少了废弃物填埋、堆存占用的土地资源,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含铁尘泥利用率达到100%,取得重大成果。 在此基础上,她开发出分别适宜在铁水罐(鱼雷罐)、转炉中闪烁自还原的冷固尘泥团块及其制造技术,在炼钢总厂的一、二、三、四工区转炉使用的基础上推广到鲅鱼圈,在重机公司铸钢厂康斯迪电炉上也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炼钢和铁水罐共使用尘泥团块27.6万吨,实现效益25116万元,为含铁尘泥高效再资源化技术在鞍钢全面推广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原创性地开发出尘泥废料中的铁、碳、锌综合利用新的工艺和技术,该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鞍钢在含铁尘泥处理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她主导建立的优化鞍钢含铁尘、泥综合处理体系,实现了年处理含铁尘泥百万吨,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率100%、铁的回收率大于90%、碳的利用率达到10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两项主要技术为鞍钢创造效益2亿多元。 她还主导制定了有关含铁尘泥团块开发利用的10项企业标准和1项冶金行业标准“炼钢用尘泥团块”先后发布实施,确保了尘泥团块质量的稳定,为生产顺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行业标准的制订,体现了鞍钢在本行业的先进性及前瞻性,在含铁固废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另外,她首创的利用红热铁水罐及铁水处理高锌尘泥,不仅一举解决了高炉结瘤问题,而且加入铁水罐的尘泥球还兼具铁水脱硅和铁水保温剂作用。在此基础上,她又带领自己的课题组和其他课题组的同志,设计了铁水罐和鱼雷罐加含铁尘泥铁碳球的工业试验方案,经试验后被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年可多回收铁水10万吨以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于淑娟的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工业应用并获奖,还有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国际发明展上获奖。2016年3月25日,于淑娟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成为鞍钢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科技工作者。 |
"诗颂中华凤鸣盛京"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盛京分会场晚会,今晚10时
元夜再迎锦绣天。元宵佳节,在棋盘山盛京灯会,在北市场皇寺庙会
12月22日,重庆南岸区峡口110千伏变电站内,技术人员展示两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