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微沈阳 门户 新闻资讯 辽宁新闻 查看内容

不去“打酱油”脚下路正宽

2013-11-1 13:18| 发布者: 新闻妹| 查看: 51| 评论: 0|原作者: 微沈阳采儿

  几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但录取率却只在2%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考生与公务员无缘。而大多数考生明确知道考上概率极低,却还是抱着撞大运的心理,积极参与,一往无前地挤向“公考”这座独木桥,甘愿“打酱油”、“当炮灰”,致使“公考”高烧不退。
  “公考”热的背后,有诱惑,有无奈,根由在于我们长期形成的僵化思维。中国式思维:求稳定,寻安逸,官本位。公务员在所有人眼里是身份地位、价值的象征,是保障,有发达机会,其利益不言而喻。这就不难理解我国“公考”为什么热度不减。外国也考公务员,但没有我们热,法国甚至“冷”,因为法国人浪漫,追求创新,做了公务员,个性受限,想象受阻,不利发展。
  目前,公务员职业虽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运气成为“金主”值得思考,把它作为最佳目标追求,倾其所有,呕心沥血,更非明智之举。公务员制度是用人体制,体制是变化的,外国的公务员也不能一劳永逸。英国为了执行5年内政府彻底改革计划,今年就预计裁减公务员8万人。另外,千万别模糊了公务员和官员的界限,更多的公务员,其待遇没有想象那么理想。而今,现存公务员体制也受到诟病,改革声音不断。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安于现状,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则国家前途堪忧。
  既然“公考”路难走,何不另辟蹊径?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不断追求,换个思维,海阔天空,走出公务员“围城”,就会视界宽阔。税务局一位公务员,厌倦无聊的办公室工作;临沂小伙李洋辞职到四川做志愿者,辞职到云南山区支教,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今日的“公考”犹如昨天的高考,或许多年以后,它不再是“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
  转变观念,转换思维,不是空话、套话,要落到实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国家和社会也将不断进步、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