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手册》是全行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行为、思想基本准则,在业务操作中,应当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但同时,制度作为预防案件风险措施具有“静态”的局限性,如何使制度切实融入到业务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发挥制度的“红线”作用,笔者认为,建立高效的行为排查机制是有效弥补静态制度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就如何提高员工行为排查效能提出几点看法。 一是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高员工行为排查效能。笔者认为,我行员工排查工作开展形式,主要分为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式,与基层机构开展自查的自发式。自上而下的优势在于上层对宏观风险的准确把握,但对具体问题无法明察秋毫;基层自发式的优势在于对具体问题更具有针对性,但缺乏准确的风险预判,具有滞后性。所以,建立健全排查机制,必须将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将宏观风险把握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实现排查效能。但是,自己的刀片难以削自己的把,这也是自发式排查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暴露一般具有被动性,自查手段效能略显疲软。如何自发的将被隐藏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还需引入监督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特派员监督职能,提高员工行为排查效能。特派员被誉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侦察员、宣传员、情报员和联络员,纪检监察特派员队伍在案件防控、合规经营、员工队伍建设中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建行岗位序列中,特派员具有不可替代的督办职能,督促基层机构落实相关责任,主动暴露问题。正是特派员监督机制的引入,使基层机构员工行为排查工作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进而使经营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得以遏制;也正是特派员的敢作敢为,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的天然特性,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基层机构从业人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三是加强异常行为诱因的风险预判,提高员工行为排查效能。违规行为从结果上看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诱因。进行员工行为排查不仅应关注员工的已然行为,更应关注可能引起违规行为的环境因素,当发生可能对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不利因素时,应当及时介入,抑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是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员工行为排查效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一是“望闻问切”。望,要观察其动态;闻,要听群众的反映;问,对于可疑问题要进一步收集信息;切,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研判。发现问题及时向机构提出风险提示和建议,并跟踪整改,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二是刚柔并济。刚为制度,对具体问题的排查,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动作,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不仅要达到预防和发现风险的目的,同时也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柔为关爱,对于预防性的行为排查,出发点应当为对员工的关爱,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了解员工的困难和诉求,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排除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三是实行帮教。对于关注类的员工,要进行严格行为管理并建立档案,对其进行帮教,做好转化工作,以达到排查工作的最终目标。 |
"诗颂中华凤鸣盛京"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盛京分会场晚会,今晚10时
元夜再迎锦绣天。元宵佳节,在棋盘山盛京灯会,在北市场皇寺庙会
12月22日,重庆南岸区峡口110千伏变电站内,技术人员展示两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