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微沈阳 门户 新闻资讯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香江翟美卿:有爱,便有美好的人间

2015-10-21 21:37| 发布者: 新闻妹| 查看: 66| 评论: 0|原作者: 新闻妹

  此次缅甸23所华文学校用上中国大陆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全赖香江集团下面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鼎力支持。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是中国大陆首家国家级非公募基金会,运行6年来,多有善举。借此事件,云南信息报记者专访香江集团总裁、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谈谈中国的慈善和公益的现在和未来。
  实践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回做大做强
  云南信息报: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于2005年6月,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非公募基金会,彼时“公益”的概念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大行其道,香江集团是缘于什么考虑设立基金会?
  翟美卿:确实,在2005年的时候,公益这个概念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为全社会所重视。说起投身做公益,我想是我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决定了这是一种必然的行为。
  我是从1985年开始创业的,从单纯的家具销售,至今发展成为产业涉及家居流通、房地产开发与建设、铝业和金融投资等行业的、拥有20000多名员工的综合型企业,这个过程,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创造出来的环境和机遇,我们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做不出什么成绩。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30多岁的时候,我已经有亿万资产了。回想过去,我为什么去创业?是因为想过上好日子。现在这一切都满足了,那该为了什么去奋斗呢?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获取财富只是一个过程,获得财富后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生命的价值不是追求物质的富有,而是追求精神的富有。
  为此,我确定了“办好实业,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并决心让它成为我们企业百年不变的宗旨。正因为始终坚持“办好实业,回报社会”宗旨,从1992年到现在,我们共为国家的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8亿多元。并从1998年开始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在老、少、边穷地区兴办了多个光彩大市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共吸收就业人口30多万。这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成就感,让我有了需要把公益作为事业去经营的想法。正好2005年初国家民政部有了相关的政策,我们马上在民政部注册了“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了001号中国第一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这就是我发起做基金会的缘起和机遇。
  云南信息报:每一个基金会都会有不同的关注内容,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做“5个1000爱心计划”等内容,这些设想是如何出台的?这些内容又是如何和香江集团的形象、声望相互契合的?
  翟美卿:“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基金会的标准化运营方式,更专业、更系统的做公益。
  在我自创业开始至现在,接触到不同社会层面和人群,也经常和员工做交流。我童年的生活并不富裕,我深知很多贫苦家庭所面临的困窘和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所以,帮助贫困家庭、帮助孤儿,是我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做的。并且,我们常说“知识改变未来”,知识包括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在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的情况下,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除了课本,也需要丰富的课外知识来弥补他们因为交通不便而产生的资讯滞后甚至断裂。所以,我认为在西部乡村建立课外阅读图书室,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呢,我自身担任了妇联、政协等等的社会职务,身负社会观察、民生建设的义务。大学生就读和就业的不易,是近年来凸显的社会问题。于是我想到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的方式,支持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我们香江集团也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有没有参与义工活动,都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基于以上的想法,在“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召开的时候,我提出以“5个1000爱心计划”为基金会第一阶段工作目标。“5个1000爱心计划”是指建立1000个爱心图书室,帮助1000个贫困家庭,助养1000个孤儿,资助1000个贫困学生,发起1000个义工。
  香江集团的企业文化是“爱、诚、信”,这不仅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更是香江的企业价值观。“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运作,和我们企业的经营同样重要。企业经营以诚信为本,基金会同样也是。制定“5个1000爱心计划”的目标,对基金会的捐助金额和捐助范围、捐助制度化都有了的要求,这也是对我个人和香江集团投入公益力度的一个自我规范和自我监督。
  云南信息报:云南很穷,但也非常美丽,这里有风花雪月,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但是也有香江爱心图书室。您会考虑以后增加对云南贫困山区孩子、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的扶持力度吗?《云信公益周刊》也诚挚邀请您来云南做客,谢谢。
  翟美卿:我们目前在云南共捐建了100多所“香江爱心图书室”,未来也会持续在云南开展。
  云南不仅风景秀美,云南的民俗文化更是非常多样。据我了解云南省政府在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民俗文化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开发,才是可持续的传承方式,并能够带来当地生活环境的改善。当然,文化的扶持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力度去推进。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有一些公益组织在云南开展了公平贸易项目的尝试,这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帮助当地创办社会企业,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方向。
  我一直认为,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应该担任政府社区建设的支持者的角色。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是001号国家级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项目范围覆盖全国。所以,我们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关注和支持云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