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足连续四次杀进全运会决赛,这16年里,四支球队都深深打上了一个人的烙印:徐根宝。 广东九运会,范志毅作为超龄球员踢拖后中卫,杜威和姚力君搭档盯人中卫,吴承瑛是左路快马,孙吉和孙祥开始崭露头角。申花“1995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和有线02队的新锐球员,都是徐根宝培养和挖掘出来的,他们悄然实现了交接班。江苏十运会,郜林、毛剑卿和王洪亮开始撑市面。毛剑卿和王洪亮等人来自上海有线02队的二队,和杜威、于涛等一起并入了申花。山东十一运,老帅亲自现场指挥,为上海夺得了阔别26年的全运会足球冠军。本届辽宁全运会,徐根宝麾下的“二队”完成了卫冕壮举。作为上海和中国足坛耕耘不辍的代表人物,徐根宝在上海足球发展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 昨天的决赛,辽宁队员身高马大、力量十足,但踢的是落后时代50年的长传冲吊,纯粹靠身板来撞大运。相比之下,上海队虽然也有缺陷和不足,但起码皮球走脚下,讲究传接球,还是技术流的路子。过去四届全运会,上海队何以连续杀入决赛?除了自身底蕴深厚,技术为本也是一个关键。 上海人论身体,拼不过北方人;论灵活,或许不如广东人,因此只能向技术足球和科学训练要成绩。中国足球这几年的颓势,已证明拔苗助长的“身板足球”没有未来。就连71岁的徐根宝都在学习接传转,都在“山寨”巴萨,更年轻的足球同行们,为何不能在发展道路上留下自己虚心学习、尊重规律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