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给我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研究工作、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8月27日,刚刚通过“公推比选”走上中共辽阳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岗位的刘晓彦,回忆一个月前参加“公推比选”情形时如是说。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7月中旬,辽阳市首次启动“公推比选”工作,经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面试和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组织考察、决定任职等环节,面向部分系统和单位内部集中选拔一批副县级领导干部。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选拔过程中,该市针对单位和系统内部符合条件人员较多、岗位专业性较强的实际,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将民主的办法、竞争的机制和党管干部原则结合起来,在竞争中比较干部,在比较中选择干部。 与以往公开选拔等竞争性选拔不同,这次“公推比选”坚持面向单位和系统内部进行就近选拔。没有笔试,面试答辩重在比能力、比德才、比岗位适应度,没有考前突击复习、临阵应对的老套路,体现了运行周期短、选拔成本低、人选质量高的新特点。 坚持人岗相适,提高“公推比选”的针对性。该市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采用一职一卷的方式,准确把握职位的素质和能力标准,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评委组成、实施程序等进行规范性设计,12分钟答题后的3分钟补充提问,更加体现了这次面试科学规范的新特点。 坚持公开公正,提高“公推比选”的公信度。在“公推比选”中,该市坚持选拔职位、资格条件、综合成绩、考察对象、拟任人选等信息及时公开,打造阳光赛场;30多名命题专家、50多名评委隔离作业,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公证处组成的监督公证组,与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保证了公平竞争。 坚持群众公认,提高“公推比选”的满意度。首次组织选拔职位所在单位的干部群众到面试答辩现场,进行现场旁听、现场投票、现场推荐,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操作层面;首次对符合资格条件报名人员的基本信息,于面试启动前在本系统或本单位范围内公示3天,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首次在面试结束后,当场进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分别占综合成绩的30%和20%。 坚持党管干部,突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该市首次在推荐环节增加了选拔职位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权重,领导班子成员权重分别占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30%,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组织考察环节在对干部的德进行反向测评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分管领导和纪检部门的意见。这些做法,避免了以分以票取人,实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高度契合。 随着辽阳首次“公推比选”工作的收尾,80多名符合资格条件人员展示了能力和实绩,接受了组织和群众的选择和评判;16名优秀干部通过这一平台脱颖而出,走上了副县级领导岗位。20多天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最终体现了一个共同目标:选好用好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树立凭业绩用人、看能力选人、以民意取人、用事业聚人的鲜明导向。 |
"诗颂中华凤鸣盛京"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盛京分会场晚会,今晚10时
元夜再迎锦绣天。元宵佳节,在棋盘山盛京灯会,在北市场皇寺庙会
12月22日,重庆南岸区峡口110千伏变电站内,技术人员展示两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