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者,金一南被称为“桅桿上的望者”。近日,他推出了一部将战争之道、将帅命运、战略之思等放在贯穿至今的国际大背景下的首部随笔集《心胜》,字里行间充满了在大时代下对强固内心的呼唤。就“心胜”理念的提出及对当下的意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金一南。 记者︰您之前出版的《苦难辉煌》和这部新书《心胜》都是讲述党史军史的著作,两者在叙述角度和具体内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金一南︰两本书差别比较大,《苦难辉煌》讲历史,《心胜》讲现实。《苦难辉煌》是喷涌出来的產物,而《心胜》是反复琢磨的结果。《苦难辉煌》是个完整的系列,《心胜》是若干篇的汇集。看似小了,但实则可能更大。《苦难辉煌》从真实的历史细节中描述,《心胜》中有大量分析评论,我觉得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当下物质发展迅速,但精神发展较为柜乏的现状。 记者︰您在本书中首次提出“心胜”的理念,并呼吁“心胜则兴,心衰则败”的精神。那么您如何定义“心胜”? 金一南︰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讲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所提的“自胜”,包含了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意思。这是“心胜”的一部分,但还不是全部。“心胜”的核心是本书扉页上那句话︰“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人活著必须要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从物质到精神莫不如此。 我们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太缺乏胜利激情对心灵的滋养和陶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元素,成为提升民族精神的新平台。精神是什么?是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光明。内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桿枪,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么?靠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进取心。 再看看那个瘦骨嶙峋的圣雄甘地,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权力,随身带一只山羊,以羊奶为食,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以自己蒙受苦难的方式唤起别人觉醒。就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穿著单薄、终生主张非暴力的人,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再看看穷困潦倒于英国的马克思,因为交不起房租,多次被房东撵得搬家,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个整天泡在大英博物馆的《莱茵报》前编辑能有什么力量。但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解放了多少民眾、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毛泽东、甘地、马克思,完全不具备今天我们认为取胜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当他们怀著内心百折不回的执著走向世界的时候,表面看一无所有。但今天全世界都承认,他们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制胜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人格。一句话,来自他们的内心。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心胜。 记者︰当下的中国,在经济、科技、国防、文化等诸领域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您为什么在此时还要提出“心胜”? 金一南︰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敌人”可以是他国的挑衅和威胁,也可以是產业面临的低谷和挑战、可以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还可以是体育比赛中的对手、可以是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对这些,我们能不能首先做到“心胜”——有藐视困难的气概、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在这个高速发展、充满梦想、充满变化的时代里,到处都充满了对力量的期待。不少政要的力量期待,多属于物质期待,设想GDP发展到某日,国家拥有了何等财富,一切头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有些军人的力量期待,多属于装备期待,设想先进武器发展到某日,三军拥有了一流装备,前面所有障碍便都所向披靡……这些期待并非没有道理,却怕永远难以实现。一个人,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 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 |
"诗颂中华凤鸣盛京"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盛京分会场晚会,今晚10时
元夜再迎锦绣天。元宵佳节,在棋盘山盛京灯会,在北市场皇寺庙会
12月22日,重庆南岸区峡口110千伏变电站内,技术人员展示两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