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微沈阳 门户 新闻资讯 辽宁新闻 查看内容

守着菜篮子 为何还得买高价菜?

2013-8-8 12:47| 发布者: 新闻妹| 查看: 102| 评论: 0|原作者: 微沈阳采儿

  连日来,笔者走访海城市各大农贸市场发现,海城市的菜价要比鞍山市的菜价每公斤至少贵出0.4元钱,为什么住在拥有蔬菜基地的城市里,却吃不上便宜菜呢?
  笔者通过走访,将平时家庭中常食用的几种蔬菜价格进行了对比。在鞍山,芸豆平均价格5.52元/公斤,茄子2.72元/公斤,土豆2.4元/公斤,青椒4.92元/公斤;在海城,芸豆平均价格6.27元/公斤,茄子3.07元/公斤,土豆2.73元/公斤,青椒5.33元/公斤。虽然在鞍山市的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区的菜价也有高有低,但是平均下来的价格要比海城市各地区的平均菜价便宜至少0.4元/公斤。
  周边菜地减少是直接原因
  海城北关农贸市场摊主周大姐介绍,现在小城市的菜价贵于大城市,与近年来菜地越来越少有绝对的关系。“原先城市周边都是菜地,就连我家也有3亩菜地,那时候蔬菜供应量十分充足,我卖的菜也几乎都是自家产的,价格也一直很平稳。而现在,这些菜地都被开发其它项目了,我家现在也不种地了。”
  周大姐告诉笔者,现在她家卖的蔬菜,一小部分是从海城市周边菜地批发进来的,大部分都是从鞍山、沈阳、山东等地批发的蔬菜。“从外地批发蔬菜运到我们这边来卖,至少多了一道流通环节,菜价能不高上去吗?”周女士无奈地说道。
  笔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海城市一些超市的蔬菜也几乎都是从外地配送过来的,本地菜只占20%左右。据某超市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城市发展比较快,城市周边郊区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不少菜地还被外地人承包,用来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水果等农产品。“几年前,我们配送过来的蔬菜70%至80%都是本地菜,而现在大部分菜都要从外地批发进来,不仅麻烦,运输上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本地菜进入“大流通”变身外地菜
  目前,海城市的蔬菜从地里到百姓餐桌上,通常要经历4到5个销售环节,菜价因此“步步高升”。然而,同样是拥有自己的蔬菜种植地的海城市,为啥不能自产自销,为啥价格还那么高呢?
  笔者在海城某农贸市场见到了正在卸菜的菜农罗先生,据罗先生介绍,他家自己种菜,每天都有一些菜贩到他家收购蔬菜,据说是卖到鞍山、大连等地区。“我家种的蔬菜很少有直接批发到海城市场上卖的,这家菜摊是我哥家开的,所以我才会留一些,亲自运送到市场上来卖,这样我哥也能省点进菜的钱。”罗先生表示,将蔬菜卖给外地商贩主要是由于价格好,同时也省去了菜农在运输等方面的成本。
  按照罗先生的说法,不难看出,这样一条流通渠道:首先是本地菜被收购走后,进入了蔬菜批发市场这样的“大流通”环节,变身为外地菜。之后,海城销售商贩从“大流通”中批发蔬菜回本地销售,经过了“本地到外地再到本地”的环节后,即便是本地产的蔬菜,价格自然也会被推高。“我家这菜不少都是从鞍山市宁远那边批发过来的,据说有的蔬菜还是从海城运过去的,这样不贵才怪了。”摊主肖女士说。
  “价格联盟”促使菜价居高不下
  一些摊主表示,市场的“潜规则”成为了制约菜价的另一只“无形的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笔者,若单从供销环节上来说,直供直销的本地菜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价格优势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在同一个市场里做生意,“价格联盟”的问题却始终无法回避。“便宜一两毛钱还好说,1斤菜便宜1元钱,人家还不得跳起来和我们闹?那还能在市场上干下去了吗?”
  据某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看似简单的菜价,却牵动着利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曾经也有摊主有自家的菜地,所以以直供直销的方式把本地菜便宜地拿到农贸市场来卖。然而这样的做法很快便引来了农贸市场里其他摊主的集体抵制。“你想一想,同在一个地方卖菜,其他摊主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蔬菜,因为自己有菜地就便宜,别人家的菜就没法卖了啊!”最后,农贸市场只能让直供直销本地菜的摊主退出了市场。
  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海城来说,拥有本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形成良好的内循环,才是解决高菜价问题的最好方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